二百五十五、家有忠良,妻母必贤_娘子,请息怒
笔趣阁 > 娘子,请息怒 > 二百五十五、家有忠良,妻母必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二百五十五、家有忠良,妻母必贤

  第256章家有忠良,妻母必贤

  九月初一。

  洒金巷陈府门房内,堆满了各色乡土气息浓厚的礼品。

  有柿子、梨子、马蹄,炸的各种果子,带着泥土的萝卜,沾着鸡屎的鸡卵,角落里还有被捆了翅膀的活鸡活鸭。

  这些东西,有的桐山百姓听闻令人大病后通过四通客运邮递来的,也有数月前遭了灾的蔡州灾民专程跑一趟送过来的。

  后宅涵春堂。

  经过数日休养,靠在床上的猫儿脸上终于褪去了青灰色,渐渐恢复了红润光泽。

  床边,太奶奶和玉侬坐在杌子上,后者挺着个肚子,嘴巴足有半刻钟没停了,“姐姐姐姐,你莫要不信!我方才说的都是真的,城外真有人为你修了庙。姐姐病的最厉害时,为姐姐烧香的人排出几里地

  前几日,姐姐好转,城里商户募集了一笔钱,说要把那座令人娘娘庙重新整修哩。”

  玉侬那张肉嘟嘟的嘴巴犹如租来的一般,啵啵一刻不停,“现下城里城外都在传言,说此次水患之后,咱蔡州没有瘟疫,全赖姐姐,是姐姐得了这场大病,替全府百姓挡下了疫病”

  “我哪有这般本事”

  猫儿被夸的实在不好意思,难为情的应了一句。

  “真的呢!这又不是我说的,不信你问太奶奶”

  玉侬一侧身,双手捉了太奶奶的胳膊晃了起来,“太奶奶,玉侬没说谎吧?快告诉姐姐”

  “是,是,你这丫头,别晃了,要把太奶这身老骨头晃散了。”

  太奶奶宠溺又无奈道。

  得了太奶的证明,玉侬仍不满意,又转头看向了在屋内书写公文的陈初,“公子,奴奴没骗姐姐吧?”

  陈初从案牍堆中抬起头,笑道:“是,我可以证明!”

  他正在奋笔疾书的,是此次出征获得嘉奖的名单以及奖赏办法。

  偌大陈府,陈初自然有自己的书房。

  不过,自从猫儿苏醒后,陈初几乎寸步不离待在房中,便是办公场所也搬到了猫儿卧房,仿佛是担心一眼看不到,她便会消失不见似的。

  倚在床上的猫儿,往埋首案间的官人看了一眼,嘴角不自觉的弯起一抹好看弧度。

  一旁的玉侬不知怎地说起了陈初刚回家那日,“秦妈妈事后说,公子拎着刀,感觉随时会杀人似的,即使隔了老远,秦妈妈也吓坏了。幸好儿姐姐哄着公子,拿走了他手里的刀”

  猫儿虽未亲见,只一想也猜到官人当时肯定是害怕极了,才做出迥异平日的举动。

  设身处地想一下,若是官人病危,她只怕也会吓的六神无主.还好有蔡姐姐在。

  想起两人差点阴阳两隔,猫儿不由鼻子一酸,可她还没哭,说着话的玉侬却落泪了,“姐姐,往后你可要保重好身子呢”

  她这模样,倒让猫儿的眼泪憋了回去,取笑道:“快做娘的人了,动不动还哭鼻子.”

  “嘿嘿.”玉侬一手托着肚子,一手揉了揉鼻子,娇憨一笑。

  “对了,蔡姐姐呢?”

  “她回去了.”

  “呃”

  翌日。

  陈府见翠堂书房,陈景彦、蔡源、西门恭轮流看完陈初撰写的嘉奖办法,西门恭和蔡源无异议,只有陈景彦小心提了一句意见,“元章,是不是有点过了?”

  “我觉着不过,前线将士卖命护家园平安,给军属一些荣誉算‘过’么?”

  陈初的态度很坚决。

  陈景彦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陈初给予军士的荣耀直逼文人‘得中皇榜’的排场。

  这让身为士人一员的陈景彦天生有些抵触

  大周时,有执宰曾言: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。

  军士是啥人?

  是百姓口中的‘厮杀汉’、前朝军衣为红时也被称作‘赤佬’,他们岂能和读圣贤书的士人相比。

  更不妥的是,陈初不但要嘉奖中层军官,就连许多大头兵和低级军官也在嘉奖之列。

  “非是我不愿奖赏军士,我觉着大可给他们多赏赐些银钱,实没必要搞的如此隆重。”陈景彦辩解道。

  “三哥,我却不这样觉着。物质嘉奖需有,精神层面的荣誉同样需要。只有让军士们感受到被爱戴、尊敬,他们才知为何而战。若将士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,回乡后却被人背后骂做‘杀才’,将士们心中如何能甘?只怕再有兵乱,将士们也不介意调转刀把向官吏商户动刀”

  这话,已隐隐有几分威胁之意。

  “你看,我又没说不同意嘛,那便照元章的意思办吧.”

  “呵呵,好,寿州初定,我已传令,命两营军士和一千民壮驻留当地,其余将士返乡。九月初十入城,劳烦兄长们筹备一番吧”

  九月初三。

  一早,一队队骑士从蔡州城四门鱼贯而出。

  每一支小队都有五名军士、一名差役、一名文吏组成,马背上又驮着大小、形状不一的物件,都用红布包裹着,有些看起来像礼盒,有的看起来像牌匾。

  由于人手不足,宝喜和毛蛋都领了任务。

  毛蛋带着一队一路往东南,直到第二天才赶到颍州上颖县范家圩外。

  近一个月前,蔡州留守司与乱军主力在此决战,此时庄墙上仍留有战时痕迹。

  见有骑士靠近,范家圩庄民迅速退回庄内,紧闭庄门。

  虽听闻蔡州兵已剿灭了乱军,但乱军头目靳太平却至今下落不明,庄民依然保持着警惕,唯恐是贼人再杀个回马枪。

  范氏族长范颜急忙登上圩墙,却见庄外只几名汉子穿着制式军衣,且刀兵在鞘,垂手而立,没有任何攻击性。

  “敢问庄外好汉在何处营生?”范颜高喊一句。

  “回先生,在下乃蔡州留守司陈都统麾下,特受我家大人之命,前来拜见范员外.”

  “哦?”

  听闻对方是陈初的人,范颜先生出几分好感。

  当初乱军围攻范家圩,就在庄子岌岌可危之时,正是陈都统的大军来援,解了庄子之危。

  说起来,这陈都统是范家圩近千口人的恩人。

  不过,由于庄内青壮大多跟着女婿、儿子随大军去了寿州,范颜还是谨慎的让人先收了来人的兵刃。

  毛蛋等人相当客气,进庄先卸下了马背上的匣子,打开后里面是满满一匣子铜钱。

  “这位小兄弟,你们这是.”

  范颜一脸迷茫。

  毛蛋却一拱手道:“好教先生得知,令婿和令郎在此次淮北之乱中,临危不乱,组织百姓自保,后又随大军转进,记功三次,这是都统下发的赏钱”

  匣子里的铜钱约莫有几十贯,这点钱对范颜来说算不得什么,就在他犹豫要不要收的时候,毛蛋又从文吏手中接过一封请帖,双手奉上,“范先生,本月初十,大军携乱军俘虏一并回返蔡州,我蔡州上下盼先生能亲去现场观礼.”

  “哦?”

  观礼?这事倒新鲜,范颜接了请帖看了看。

  ‘范讳颜公:

  阜昌十年,淮北大乱,幸而军民齐心,将士用命,历时三月,终得平复

  霜月初十,适逢秋爽,遂邀集忠良,于蔡州观礼

  望范公莅临,切切为盼’

  看到最后,范颜不由惊讶这请帖的落款,有蔡州知府左国恩、都统制陈初、同知陈景彦

  三人齐署名,规格待遇不可谓不高啊!

  范颜不过是上颖县一名小有家产的乡绅,人家蔡州上下如此看重他,怎也要卖人一个面子。

  “呵呵,有劳小兄弟送信,回去你告知诸位大人,本人一定亲去!来人啊,给几位兄弟取些鞋脚钱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765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76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